电话:156 3903 7811
手机:130 1768 7630
跨界营销,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情绪以前我们谈及联名营销的时候,聊的更多的是传播上的联名,两个品牌通过互相借势制造一个特别的CP,创造一个有热度的社交话题,实现声量上的叠加。但是今年再度流行的联名,出现了更多品牌属性和情绪价值层面上的共创,像是之前的喜茶联名FENDI、奈雪联名海绵宝宝、瑞幸联名茅台推出酱香拿铁,每个案例都能调动网友的情绪。
有人说饮品与奢品的联名与LV卖香水、爱马仕卖口红的本质一样:是为暂无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一个踮踮脚就能够到的选择。但是在兵法先生看来,那些在朋友圈中晒出喜茶并配文“XX岁全款拿下FENDI”,以及在瑞幸点单时指名要“不加咖啡不加糖茅台满杯”的消费者,也许并不是FENDI和茅台的潜在受众,他们只是想借着这场非常无厘头的跨界,去玩梗、去互动、去表达。对于生活和工作节奏极快的都市青年来说,大家很容易因为种种原因产生负面情绪。而这些品牌通过一个非常直观的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只需要一杯奶茶or咖啡,就能够收获远超产品本身带来的情绪价值,狂刷了一波好感。
多巴胺营销,传递积极、愉悦、治愈的情绪要说今夏最出圈的营销关键词,非“多巴胺”莫属,这种以颜色为主打的营销方式因为一场事件突然爆火。在消费风向标的小红书上,有关#多巴胺穿搭 的话题的浏览量数以亿计,明亮鲜艳、高饱和度的多巴胺配色也成了很多产品、海报的关键词。而多巴胺营销的背后,也是对用户情绪价值的挖掘。
在心理学界划时代的著作《思考快与慢》里,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是直觉思考,属于快决策,相当于人脑的自动驾驶,是感性脑;系统2是计算思考,属于慢角色,大脑要仔细盘算权衡利弊,是理性脑。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通过产品的名字、颜值、使用场景去调动感性脑的直觉式营销本就是基操,它的底层逻辑是“缩短用户的决策路径”。但是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就连快节奏的直觉式营销也在加速,而多巴胺营销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一组多巴胺色的产品,能够直接唤起消费者积极、愉悦、治愈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所代表的及时享乐主义,也切中了当下的情绪主题,带来的销量拉动也非常直观。
03
音乐营销,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情绪除了那些刷屏级的跨界联名以及热度极高的多巴胺营销以外,还有一种营销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和决策,那就是音乐营销。在广告到内容的升级中,图文、电影、书籍都成了品牌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很少有人谈论音乐对于品牌的价值。在增量市场中,理性的内容传递更适合品牌的跑马圈地,但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感性的表达更容易帮助成熟品牌建立与受众的沟通,毕竟对于这一代消费者来说,产品的功能属性只是基础,他们更容易被感性的情感表达圈粉,会因为共鸣、热爱和情绪价值买单。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中,更多人希望通过自身感受来理解品牌,而那些没有文案、只有场景和音乐的感性内容,更容易走进年轻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