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56 3903 7811
手机:130 1768 7630
保持消费动机的稳定,是品牌长红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保持消费动机稳定的关键,是抵抗住消费动机的疲劳感。心理学家荣茨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他让一群大学生观看一本写真相册,并给相册里的人打分。
这些大学生并不认识相册里的人,只是有的人在相册里只出现了1次、有的出现了10次、有的甚至出现了20多次。
结果,在相册里出现频率越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更高。但是,并不是曝光频次越高,人们就越喜欢一个事物。一旦曝光频率到达20多次,人们就会无感,甚至出现厌恶的感觉。
把事物曝光的次数和人们的喜爱程度做一张图,我们会得到一个倒U型曲线。
一开始,曝光次数越多,喜爱程度越高。在一定频次之后,曝光次数多了,喜爱程度会降低。
这种“饱和效应”可以解释很多种心理和行为。所以我们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们列数那些既有规模、又有利润的大品牌,他们的广告投入也一样是有的放矢的。
一个品牌、一位明星、一个产品在推向市场时,怎么保证用户的消费动机不疲劳?
对于认知层的疲劳,我认为是被两个因素影响了,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形式。
打破时间感的疲劳
前任们虽然在一起时,恨不得撕了对方。但一旦现任变成前任,彼此的爱与恨都冷却了一段时间,就有可能旧情复燃。
就算是亲密接触已经到了“左手摸右手”阶段的老夫老妻,也有“小别胜新婚”的说法。
任何的无聊,其实不止来自于机械的重复,还来自于时间的循环。所以,熟悉的反义词是新鲜,“新”指的就是时间上的间隔。
当红,就是在熟悉和陌生之间踩跷跷板。所以,我们在打广告时,最好的效果不是铺天盖地,也不是适可而止,而是要在一段时间内饱和投放,再经过一段冷却期。
饱和投放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让用户产生认知放松,用熟悉催化出喜欢的情绪;而冷却期是为了中断饱和效应带来的无聊和厌恶感,给用户的感官保鲜。
所以,很多品牌是被电商平台绑架的,因为电商的促销节日几乎月月有,品牌的广告资源被稀释了,用户的消费动机被搞疲劳了,品牌如果想持续走红,就必须要狠时更狠、闲时更闲。
“关键时刻爆炸,日常时刻冷却”,保证用户消费动机的稳健,才是品牌长治久安的推广步调。
创意形式上的更迭
让消费动机疲劳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形式”。让我们丧失新鲜感的往往不是内核,而是形式。
比如,你很喜欢去你家楼下一家烧烤店吃烧烤,你觉得那里的烤羊腰是一绝。但隔三差五地吃了一个月,你还是有点腻了。
最近淄博烧烤火了,店主推出了淄博版的小饼加葱卷羊腰套餐,你又被成功吸引了,连吃了三天。
吃羊腰就是你的需求内核,是不变的。但因为大蒜就羊腰你吃腻了,换成小饼加葱卷羊腰,你又来感觉了。这就是形式上的迭代,重新唤醒了消费动机。
很多品牌做广告,喜欢每年来波新的创意,这其实是在破坏品牌资产。但可以理解市场部的心态,年年都搞一样的创意,害怕用户厌烦,更害怕老板觉得自己不干活。
但正确的做法是:每一年的创意内核都不变,去探索新的表达形式即可。
我们假设农夫山泉做年度广告创意,它的创意可以一直围绕“大自然的搬运工”。但你每年的创意形式可以持续变换:
上一条: 越是逆境,越是考验品牌资产竞争力
下一条: 节日福利 | 电梯里陪伴我长大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