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56 3903 7811
手机:130 1768 7630
伟大的品牌是能算出来的吗?
效果广告“驯化”的消费者,是与品牌的建设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变的越来越高。在抖音花79元买一件皮肤衣,马上弹起来另一个链接只要39元,又弹出来一个19元。系统会不断的推送更低价的产品。对于品牌来说,同样消费者选择的逻辑也是直播间价格最低。
这样的推送,只会上消费者对于价格越来越敏感,永远在寻找下一个低价。
董宇辉在直播间提出了“低价伤农”,什么产品容易冲动下单?首先,新奇特的产品,第二价格不能高,所以大概率品质一般的具有“噱头”的产品更好卖,低价最后到消费者手里也可能变成了“劣质、有害”的三无产品,两败俱伤。
其次,部分消费者对各种套路开始「免疫」,信任度降低,品牌属性变弱。
在商家侧体现的就是控制不住的退货率和难以提升的忠诚度。不少直播间打出“破价换流量,破价换关注”的策略,消费者也早已经熟悉不过是“套路”,导致退货率上升。
直播电商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的退货率更高,传统电商的退货率一般在10%到15%之间,而直播电商在5%到50%之间,女装在直播电商中的退货率更能高达80%。
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变化,对于长期品牌建设来说,是一种伤害。
01
什么是品牌?
BRAND
为什么算法控制下,品牌越来越弱?
回到源头来看看,什么是品牌?
从概念来看,品牌的本质是品牌拥有者的产品、服务或其它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能为目标受众带去同等或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其中价值包括: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
从定义中,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心智”“差异性”“价值”“利益”等,这些都很好的描述了品牌所具有的特点,不是仅仅是 “把货卖出去”,而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心智的差异,而在更长远的角度,创造了某种价值,传播某种观念。
如果品牌卷的是提供更好的“品质”、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高的“价值” 就是良性的生态,对于消费者也受益的;
反过来只是极致的压缩利润,对于创新和良性发展并不一定是好事。
著名产品专家梁宁在书《真需求》中写到“网红产品做广告、做营销,买流量做转化,算ROI,而大牌做广告,是在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投资。”
算法控制本质上与品牌背道而驰的。算法追求的精准、短期、效果,是可衡量的;品牌追求的是心智、长期、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虽然今天营销环境、人群都在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但品牌的本质并没有变。
首先,品牌建立的是一种心智连接。一提到品牌消费者心中的感受是什么、联想是什么,具有好感还是无感。
做品牌的本质就是心智的链接,要想创造强的品牌心智,就要以年为单位,不断产生创造关联,比如可口可乐百年以来都在“创造快乐”,肥宅快乐水会想到可口可乐,提到零糖会想到元气森林,提到上火就喝王老吉。
如果想要品牌被人记住,不仅是销售产品,而是售卖情绪。乐高卖的不是拼接积木,而是创造力、想象力和与人的联结;Jellycat卖的不是毛绒玩具,卖的是柔软的、温暖的触感与治愈;特斯拉卖的不是电动汽车,而是前沿技术、科技带来的想象力...
品牌永远有忠诚的一批粉丝。粉丝意味着对品牌的认可和支持,对于品牌具有忠诚度和归属感,比如果粉、米粉,每一个粉丝都是品牌的 “代言人”。没有粉丝的品牌还不能称之为品牌,规模再大也只能是白牌,直到品牌拥有了口碑和粉丝之后,才能真正意义成为品牌。
名创优品,早期虽然也知名,但品牌印象仍然是品质好一点的2元店,直到2016年开始IP战略,截止2024年已与超150个知名IP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产生用户粘性和口碑,名创优品才真正开始成为了一个品牌,也从2元店变成了“好玩”的品牌。
据报道名创优品全球销售规模突破100亿,每年上新超1万款IP产品,历史累计销售IP产品超8亿件。所以增长的背后是品牌的战略性成功。
上一条: 什么是营销的底层逻辑?
下一条: 我的减压生活